超濾膜在生化系統的功能和作用
生化系統主要為生化反應,用于降解滲濾液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氨氮,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濃度高即COD、BOD濃度高是其處理難點之一,傳統的處理工藝難以達到較好并且穩定的出水水質。
外置式膜生化反應工藝采用了生化與超濾膜相結合的方式,超濾膜代替了傳統的二沉池,實現了活性污泥中的凈化水和微生物菌體的完全分離即實現了水力逗留時間(HRT)和污泥逗留時間(SRT)的完全分離,使微生物菌群被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和較長的污泥泥齡,由此產生的高活性的好氧微生物具有對滲濾液中的高負荷有機污染物具有極高的降解效率,兼且微生物菌群被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的截留生長,馴化產生對難降解有機物具有較強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對滲濾液中相對普通污水處理工藝而言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也能有效降解。保證了較好的出水水質
生化進水負荷的控制
生化反應為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盡量保持生化的穩定,嚴禁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進水負荷,生化進水負荷的日平均波動幅度應控制5%-8%左右,如果為生化不穩定水量降低后進行二次提升的情況,生化進水負荷的提升每天不超過5%。
生化進水負荷的概念為負荷總量,計算如下:
日進水負荷=日進水量*污染物濃度
例如當前一天日處理水量達到100m3/d,進水COD、氨氮濃度符合設計要求,第二天發現COD或氨氮濃度比第一天高了10%左右,則應根據以往將進水量調低10%。
由于本項目實施新標準即出水氨氮及總氮要求控制在25mg/l及40mg/l以下,因此,當滲濾液進水碳氮比不足時將引起系統pH下降,同時系統出水硝氮升高,從而可能引起出水總氮超標,因此碳氮比不足時應投加外加碳源,外加碳源建議采用葡萄糖,其用量估算如下:
進水COD濃度為Scod-in(kg/m3);
超濾出水COD濃度為Scod-UF(kg/m3);
進水氨氮濃度為SNH4-N-in(kg/m3);
進水量為Qin(m3/d);
假設碳氮比為3.7:1時,超濾出水硝氮可控制在300mg/l以下;
1kg葡萄糖相當于0.8925kgCOD;
葡萄糖的投加量Q葡萄糖(kg/d)估算如下:
如外加碳源采用粉末狀葡萄糖,其投加為直接投加方式,即將葡萄糖直接投加于反硝化池超濾回流出水管處,或將粉末狀葡萄糖溶解后泵入反硝化池超濾回流出水管處,先按照上述估算方法估算每日的投加量Q,按平均每小時投加,即每小時投加量為Q/24。
正常情況下,外加碳源投加于反硝化池,但根據實際工況,可在硝化池進行投加,投加量可根據二級反硝化進、出水硝氮濃度進行估算,分24小時平均投加。
注:1、碳氮比為控制反硝化率的關鍵,此值為經驗值,運行人員需要根據實際運行工況進行調整;
2、超濾出水硝氮控制在300mg/l以下時,反滲透出水總氮可達標,此值為經驗值,行人員需要根據實際運行工況進行調整;)
3、上述計算供運行人員參考,項目技術負責人應根據實際工況做相應調整(以每日化驗數據作參考)。
4、生化系統正常運行,必須保持負荷穩定,嚴禁負荷提升過快,否則將造成生化效果不穩定導致生化氨氮超標或泡沫產生量過大,嚴重時會造成生化系統崩潰。
5、葡萄糖的投加應每小時均布投加,不宜一次過量或過小。